交易者在投资学习的生涯中会经历不同阶段,各个阶段会有不同思维方式以及交易信仰:
1、 纯粹的主观交易者
我们不需要默认主观交易是贬义的,因为本质上不同的方法没有对错,只有难度和成功率之分。纯粹的主观交易是几乎所有人踏上交易的第一步:
- 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决策,仓位,风控的规则和框架。
- 操作决策基本依靠主观判断(情绪)
- 有时认为决策有依据,但所谓依据其实是选择性看见或挑选出来自我强化的。
但这个阶段仍然非常重要,他让我们对交易有了感受和基础认知,同时这一段经历中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影响我们未来走上的道路,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例如:
- 如果你早早因为错误的行为受到了惩罚,那么可能会形成记忆,更早的踏上适合自己的道路。
- 而如果你新手运爆棚,虽然是错误的方法与行为,但总能获得正反馈,那可能会让你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这个方式,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很难获得最终成功的。
2、Rule Based Discretional Trading - 基于规则的主观交易者
第二个阶段我们开始为自己的交易体系增加了一些规则与决策依据。例如技术分析流派就会开始学习各类的指标以及交易模式。
那这样为什么仍然是“主观交易者”呢?因为对这些指标,交易模式的解读仍然有大量的主观解读空间。例如:
- 股票成功守住了关键支撑位则买入做多。这是一个规则,但如何定义支撑位,怎么定义守住又是主观的。
- K 线走出了锤子线则买入做多。这是一个规则,但如何定义锤子线又是主观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交易体系是很难复制的,如果我们去看一些技术分析视频,就会发现里面不停会出现新的元素。例如关于K线突破,博主会说为什么这次突破是个假突破,可能因为成交量不够,可能因为附近还有个重要阻力位,可能因为马上要接近斐波那契点位,或者说因为现在大盘走的不好,等等。他总有许多不同的理由去说明为什么同一个交易模式 出现时,有时我们买入,有时我们等待。而这些原因都是主观的。
所以此时的交易规则即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也有许多的主观判断空间。但是再一次,我们并不是说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方法正体现了人脑感知和判断上可能存在的优势,同时这样的交易者中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
3、Quantitative Trading - 定量化交易者
定量化交易体系者的思维方式在前者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变化。即我们认为人脑仍然存在局限,我们要用科学即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回测来找出市场优势。同时程序化的规则与执行也可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的摆脱情绪的影响。
这里面可能会有个小误区,很多人会把“量化交易”和“高频”“AI”“深度学习”等等绑定在一起,但实际上这只是种思维方式,可以应用在不同时间周期,和不同的交易频率。
此时的我们几乎放下了主观成分(说几乎是因为其实不可能完全放下),而采用更加“数学”的方法,例如:
- 成交量放大转换为:当日成交量大于前面 20 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 15%
- 锤子线转化为:上影线长度小于整个 K 线长度的 10%,下影线长度大于整个 K 线的 50%。
- 连续下跌转化为:RSI(20) 小于N或者连续下跌N天。
本页的评论功能已关闭